股市配资行情
在北纬22度这条横跨热带与亚热带的地理线上,藏着一座城市对民生的深刻注解。这里用“细节温度”暖热民心,用“共建共治”激活民智,用“主打听劝”回应民声,让每一份民生期待都落地成可感可触的幸福实景。
2025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奥一网结合“汇民声、聚民智、暖民心”的定位,推出系列策划“北纬22°的你”,以城市软实力为镜,见证特区45载步履不停、温暖不移的成长之路。
“细节温度” 暖热民心
网友的22句评论
藏着22个被城市温柔接住的瞬间
你曾被哪句话温暖过
不对年龄设密码的“长者饭堂”
首先是吃!深圳的“饭圈”花样百出。
在深圳,有266个“长者饭堂”(助餐点)成了老人们的“快乐基地”,聊聊天、看看书、下下棋,到点吃饭还能享受每顿5-15元补贴。(具体优惠政策以各饭堂为准)而年轻人也在这里薅福利,原价就能蹭饭!清淡健康的口味,成了不少人的“减脂餐”。这样的食堂,你心动了吗?
@ 深圳网友01:“吃饭的思路打开了!饭更香了。”
科技的温度,是刚好不烫嘴
在深圳,科技直接拿捏饭菜的温度。饭点一到,抬头看,你的外卖可能正“空投”赶来。近两年,福田、罗湖、龙华……多区早已解锁无人机外卖配送,公园、口岸商圈、图书馆都成了空降点。从下单到最后取餐,只需10分钟就能吃上热乎饭!
@ 深圳网友02:“薯条还是脆的,这个含金量,谁懂?”
身处“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
不仅让你吃到温度刚好
不烫嘴的“热乎”饭菜
未来还将把便利覆盖更多生活场景
每一份食物,都有温暖的去处
曾“闪现”央视新闻的福田“食物银行”,将经检测后未售卖完毕的临期食物,通过智能柜机供有需要的居民领取。2022年起,深圳10个“食物银行”网店向公众免费供餐,一年时间,节约食物约93.5吨,减少187吨的碳排放。
@ 深圳网友03:“看完暖暖的,这才是我睡前该刷到的啊。”
吃的问题解决了
住得舒心同样关键
15天免费住!来深圳的“第一间房”!
来自上海的应届毕业生小赵,来深后收到的第一条短信,就是请他免费住15天!
今年2月23日,深圳重磅官宣,高校应届毕业生来深求职,免费住宿天数从7天延长至15天,半年多已累计服务入住1.88万人。其实,早在2013年深圳就已在全国率先推出“青年驿站”,为小赵这样的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口号,正成为深漂落脚时最实在的暖意。
@ 深圳网友04: “再见了妈妈,今晚我就要去深圳远航。”
城中村“生活圈”有滋有味
在深圳,“住村里”成为许多人的共同体验。经众人亲测,流传着这样一份“城中村攻略”:白石洲、上下沙、岗厦、皇岗、水围、新洲……成为了“深漂爆款”。城中村也随城市发展一路“升级开挂”,“首个”“第一”扎堆涌现:龙华区大浪街道水围新村建成“全国首个儿童友好城中村”,龙华区观湖街道藏着全国首个社工村——大和村,“中国油画第一村”龙岗区布吉街道大芬油画村“人均梵高”……
@ 深圳网友05:“城中村里也有大世界”
@ 深圳网友06:“住村里‘解锁有滋有味的’生活圈”。
城中村“水电刺客”,退退退!
从“雷霆整治”到“长效智治”,曾经让不少租客头疼的城中村“水电刺客”,如今也被深圳各区的“花式操作”治得服服帖帖。罗湖区“抄表入户”电费直缴;宝安区亮出水电收费“红黑榜”;南山区城中村房屋编码、电表编码、水表编码“三码合一”;盐田区优先解决城中村供电变压器“专改公”。千万租客们曾经的“糊涂账”,正变得透明又放心。
@ 深圳网友07:“这笔账简直比玻璃还透明!”
@ 深圳网友08:“价格真的打下来了。”
“朋友来深圳,问我哪里好玩?”
已经不应该再说那个老梗了
毫不夸张地说
现在,深圳玩的地方管够!
山海连城的快乐,出门就有
想看山?17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串起山海诗意;想看海?2024年1月,8号线开通“晨曦专列”1小时直达大梅沙看日出,曾被人民日报转发的深圳湾公园站D2口,出站即见海天一色。想逛公园?1290个公园让“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成为日常,一天打卡一座,能逛3.5年。
@ 深圳网友09:“别再说所爱隔山海了,山海我踏平。”
懂“社牛”,“鹏友圈”加速扩容
除了走进山海,深圳也爱往人群中凑,这座城市的“鹏友圈”热闹得很。
点头yes摇头No,深圳出发gogogo!近处,“港人北上”来深圳“买买买、逛逛逛、玩玩玩”。远一点的,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并进一步扩大停留活动区域,深圳直接成了“歪果仁”当中人气爆棚的打卡地。一时间,鹏友们从四面八方来。
@ 深圳网友10:“八方来友,八方来财。”
一个合格的现代城市
必定是文明的城市
精神食粮也能管饱
既能低头赶路,也能抬头望星空
在这座城市,随时随地都会“长”满读书人。就连春节,图书馆门口排队都成了特色习俗。你看,夜晚的南书房、悦读大厅24小时灯火通明,免费的社区图书馆开启“随时随处阅读”,24小时书屋和深圳人一起醒着做梦。获雨果奖的深圳招商银行职员海漄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每天晚上加班回家的路上,我也会去仰望一下星空。”
@ 深圳网友11:“深圳人会出现在四个地方——上班路上、公司 、下班路上和图书馆。”
另一边,热闹的华强北,18岁外卖小哥弹起一曲《蒲公英的约定》,在华强北步行街上,供市民免费弹奏的钢琴有8台,它们一次又一次地托举着普通人的音乐梦,与每一位偶遇它的知音弹奏出动人的和鸣。
@ 深圳网友12:“低头是六便士,抬头是月亮。”
如此细腻的深圳
更凭借满格情绪价值
让深圳人嘴角不断上扬
情绪价值这块儿,稳稳拿捏
即懂安慰。“拳拳盛意,感莫可言。报考公务员只是通往成功的千百条道路之一,年轻的深圳永远向您敞开怀抱。”这是应届毕业生陈立江收到的省公务员考试面试“落榜通知”,也是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考生的鼓励。
@ 深圳网友13:“上岸了给你恭喜,失败了给你安慰,永远对人才持欢迎的态度,这是深圳的包容,也是深圳能发展的不竭动力。”
偶尔也会化成搞笑担当。今年5月31日,深圳天气发布一则《关于6月1日不许下雨的通知》的视频,要求6月1日深圳全市范围内不许下雨,喊话雷公电母及深圳区域内各龙王知悉并落实执行。
@ 深圳网友14:“最后还真停雨了!深圳办事处天气统筹部确实当件事儿办了。”
感你所感
急你所急
真遇上事儿
深圳管你的急难愁盼
你的声音有人听,你的事儿有人管
自“@深圳-民意速办”2022年11月上线,这一“办事神器”就将全市537个民生诉求渠道“打包整合”,相关部门24小时内即可快速响应、协同处理。办理流程也如同“可视化快递”般清晰,进度可实时查询,处理结果也会及时反馈全程透明公开。有了它,你不仅可以是城市问题的发现者,更能成为治理的“点子王”。
@ 深圳网友15:“替深圳人澄清,不是我们爱投诉,是投诉真有用!”
智慧政务凭实力“圈粉”
政务方面,深圳早就驶入“超车道”,一路狂飙带起的“便民风”圈了不少粉。
深圳市综合移动服务总门户“i深圳”成了生活里的“万能助手”,超8600项城市服务统统都能帮你搞定。每一项举措都精准击中你日常办事的痛点,让服务更贴心。福田区“数智员工”今年一亮相就引起关注,办公效率直接开挂;龙华区创新开发AI场景预警算法,对市容违法行为智能抓拍,城市管理更加智能高效……
@ 深圳网友16:“城市会思考,服务有温度。”
“我也会讲客家话,您慢慢讲。”粤语、潮汕话、客家话、甚至英语!来了福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乡音”服务窗口,尽管挑你会的方言说!“听得懂乡音、解得了难题”小小的窗口装着大大的包容!
@ 深圳网友17: “早说呀,窗口给我,我四种语言全包了。”
一座城的成长
不只管“一路狂奔”
也守护你的每刻停留
体感凉凉的,心里暖暖的
炎炎夏日,深圳地铁深云站临时开设的“纳凉区”里安静凉爽,这份“不被打扰的宁静”被网友拍成暖心视频,并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一路出圈。这份藏在细节里的温柔,降温效果比空调更直抵人心。
@ 深圳网友18:“不打扰,是深圳的温柔。”
累了歇歇脚,困了加加油
深圳用一点一滴的细节,呵护每一位在这座城市挥洒汗水的人。深圳为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新业态就业群体打造的暖蜂驿站,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脚、闲了能充电、疲惫了能放松。目前,全市已建成暖蜂驿站超过1000个。
@ 深圳网友19:“看见每个平凡需求。”
在深圳,出行不只是赶路
在深圳,出行这件事被打磨得愈发贴心。
就拿深圳人出门常备的地铁来说,站内多语种客服终端能实时翻译8种语言,智能客服机器人路线规划、购票一步到位,乘车时能靠无线充电让手机“电量回血”。学生离校和返校带行李换乘地铁犯难?深圳巴士集团推出校园巴士,让校门口直达地铁站“无缝衔接”……管好出行的背后,就是把市民的“不方便”当回事,用巧思和实招把出行路铺得顺顺当当。
@ 深圳网友20:“这是实打实的祝(助)你一路顺风啊。”
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3岁的深圳
从0到100岁实现全关照
从0到100岁都被温柔以待
一老一小是家庭里的“两块宝”。幼有善育,近一年,深圳托位数几乎翻一番,已实现一个街道至少有一家普惠托育机构,95%社区都有托育服务点,“15分钟托育圈”破解带娃难;老有颐养,养老服务网织密幸福晚年,深圳全市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和老龄化社区长者服务站覆盖率分别达到85%和80%,今年底将实现街道和老龄化社区全覆盖,织密“10分钟养老服务圈”……
@ 深圳网友21:“上能养老下能带娃,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这份全龄段的呵护,藏着深圳最动人的民生温度,也让每个深圳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能收获稳稳的幸福。
@ 深圳网友22:“圳幸福,圳安心!”
从工人午休的纳凉区
到老人手里的爱心餐从无人机6分钟外卖
到24小时不灭的阅读灯这里连“失败”都被尊重——考公务员落榜收到安慰短信
也给你“出发追梦”的勇气——
求职青年免费住15天
一座城的高度不止刻在高楼GDP上也刻在烈日下给骑手遮阳的屋檐刻在食物银行接收捐赠的“嘀——”一声扫码刻在“您的诉求已办结”的政务短信提示
……
深圳45岁
从“时间就是金钱”的战场变成“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温暖港湾北纬22°不只有荔枝甜
还有深圳接住每个平凡需求时的温柔
生活在深圳的你 想对这座城说:“____________”
监制:陈文定 刘岸然
统筹:谢江涛
策划:任笑一 陈璐璐 刘晨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廖静文 任贺
视频:奥一新闻记者彭峥 刘正方 刘彦辰
编辑:廖静文 蔡诗妍 任贺
设计:刘思 虢娟股市配资行情
联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